新闻中心 /news
这座东南亚小城喝咖啡竟然比上海还卷
这座东南亚小城喝咖啡竟然比上海还卷许多泰国人正在从曼谷忙碌的生活中逃离,选择提前退休,搬到清迈。更别说疫情之后,呼啸而来旅居的俄罗斯人、中国人和韩国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游民们。清迈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一块性价比高、气候舒适、咖啡飘香的小小居留地。
毕竟超级大都市的咖啡馆,主要是让忙碌的社畜去打鸡血的。而清迈的咖啡馆,却是留给各种闲人在此虚度光阴。
就像去北京要爬长城、去巴黎要逛卢浮宫,“咖啡”已经和清迈深度绑定在一起,没喝个四五家特色咖啡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去过清迈。
咖啡馆和咖啡馆做邻居很常见。短短几百米的路上,有时开着近10间咖啡馆,大家不像竞争关系,反而有点类似伙伴,致力于共同提高一片区域的咖啡因浓度,而且个性不同,让人很有去一一探索的。
清迈咖啡,无论是味道、价格,还是氛围感都卷出天际,你不仅能用国内五分之一的价格,在物质上获得咖啡自由,精神上也极度舒适与松弛。
在清迈住了半年,去过的咖啡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已经极大程度上刷新了我以往对这个公共场所的认知——无论café还是coffee shop,都不足以形容清迈咖啡馆的本质,可能用“space”更贴切,藉由咖啡来承载美妙的空间。
清迈位于泰国北部,远离首都圈,却是泰兰德公认的“咖啡之都”。从20世纪80年代起,泰北地区开始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豆,以取代此前更普遍的罂粟花。
这里地处山区,有凉爽的雨季和肥沃的土壤,气候和海拔都很适宜阿拉比卡咖啡豆生长,种植园大多集中在清莱、派县等地。加上一批在海外接受精品咖啡熏陶后又归来的泰国年轻人作为推手,比如akha ama的创始人lee,当地咖啡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lee是土生土长的泰北人,大学期间受到一杯711咖啡的影响,决定投身咖啡事业。他在一个名为akha的村庄教村民种植咖啡树、处理生豆,由此建立起自己的咖啡品牌。
8年前我第一次来清迈的时候,akha ama还是古城帕辛寺附近一间不起眼的小店,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有着炫酷的空间设计和丰富的咖啡品类。
咖啡爱好者来到清迈k8凯发,除了探店,还可以去咖啡庄园实地考察。只做手冲咖啡的zeit roaster便提供这样的项目,种植园半日游,300多元人民币包接送,摘豆、脱皮、烘豆、手冲、品鉴一条龙。
自己国家能种出好的咖啡豆,就是一种底气,一定比例上能够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于价格昂贵的进口咖啡生豆。
在几十年前的泰国,咖啡还被认为是一种只供外国游客享受的奢侈品,而如今泰国已是亚洲排名第三的咖啡产地,在此慢慢扎根,本土连锁咖啡店网点遍地,独立咖啡馆层出不穷。
宁曼路,清迈咖啡因含量最高的街区,已经被大大小小、各有千秋的咖啡馆所占领,引领着当地咖啡潮流。
清迈大学农学院里的blue coffee坐落在田地边,座位简直为自习量身打造,格子间、插座、小台灯,可以边喝咖啡,边看农学院的大学生在地里种菜。
再把地图扩大到整个清迈城区,拿得出手的咖啡馆有上百家。在生活节奏慢悠悠的清迈,咖啡精品化却推进得格外迅猛。清迈咖啡馆之所以能卷起来,主要有两个因素。
二是这里的人工、租金都比曼谷便宜,郊区随便划一块地出来,就能建个如同爱丽丝漫游仙境般的咖啡馆出来——烟雾弥漫、瀑布小溪环绕、植物包围,热带花卉争奇斗艳。喝完咖啡,再吃个泰式午餐,散个步,舒心惬意的半天就过去了。
监狱地牢风、日式庭院风、浮夸宫廷风、废墟工业风、山涧溪流风、韩式清新风、宗教寺庙风、稻田丛林风,以及宠物亲子友好类、百年老建筑改造的……相比大城市千篇一律的现代极简设计,清迈咖啡馆能把任何一种风格玩到极致。
古城南门的mars,直接把整个房间改造成火红的岩石表层,站在这里拿着咖啡拍照,朋友看到都问我是不是去了美国的羚羊谷,连泰国人都纷纷来打卡。
jj市场附近的early owls,与其说是咖啡馆,倒不如说是瑜伽馆附带了个café。院子里有一栋恢弘的拱形建筑,上课时大门敞开,有微风穿堂而过,光影从天窗倾泻而下。
这样的环境,一节瑜伽课80分钟,只要30块钱。练完瑜伽去喝杯dirty,听着鸟叫虫鸣和流水声,松弛得几乎要睡过去。
主打精品路线的连锁咖啡店thebaristro,则把每家分店都打造成不同设计感的作品,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乌蒙寺附近的asian style。
走进店里,宛如进入京都寺庙,枯山水庭园、水晶榻榻米座位,甚至配备了抹茶吧台。80泰铢的门票可以抵扣饮品费,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只来摆拍而不消费的客人。
flo coffee也许是清迈最奇妙的咖啡空间。没有空调,空旷而不加修饰的大厅里面,漫不经心地摆着几张桌椅,年代感爆棚的老物件四处散落,墙壁挂着的牌匾上写着汉字“佛光普照”。
老板很乐意同客人分享咖啡知识。店里有不少泰国豆子,老板会根据咖啡豆来选一款手冲杯,对水温、时间的把控都十分精准。
数字游民概念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助推了清迈咖啡馆。2023年,数字游民网站nomad list发布了全球十个最适合数字游民生活的地方,第一名是曼谷,第二名是清迈,泰国两个城市霸占榜单前二的位置。
国际连锁咖啡馆在这里不易存活,对于本地消费者来说,30多元人民币一杯的星巴克实在太贵,价格完全没有与当地物价衔接。
泰国人于是发育出自己的“星巴克”。自从第一家真·星巴克进入清迈后,立刻有几家本地连锁咖啡品牌崛起,从早期的wawee,到后来的roastniyom、black canyon。其中最受泰国人喜爱的是amazon café,它的logo是只鹦鹉,几乎每个加油站都配置一间。
本土的咖啡馆,平均一杯拿铁60泰铢(12元人民币)左右,极少数会超过100泰铢(20元人民币),这才是相对当地收入合适的价格。
自动售卖机tao bin的咖啡也很受欢迎,拿铁只要35泰铢一杯。不同于日本街头贩卖机的罐装咖啡,它提供现磨现做的杯装咖啡,让你24小时都“不断咖”。
清迈的咖啡店普遍很早开门,多数7点开始营业,非常适合早起的数字游民或者陪读家长送完孩子后来喝一杯“醒脑咖”。尤其是连锁咖啡馆,它们甚至有些早上6点就开门营业,提供一杯味道标准化的、质量可信且价格亲民的咖啡。
大部分咖啡馆都有舒适的座位和wi-fi,冷气和插座充足。咖啡美味,店员又总在微笑,坐一上午也没有压迫感。
有“清迈最难订民宿”之称的arte house,一楼是对外开放的咖啡馆。假如你掏出电脑开始工作,服务员会轻轻过来提醒,“尽量不要用电脑超过1小时噢。”言下之意是“您的班味太浓,影响到咖啡馆氛围了”。
我理解工作这件事很不清迈,但咖啡馆不能用电脑这件事更不清迈。不管怎样,尊重每一家店的规则,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找到最合拍的咖啡馆,才是爱咖啡之人在清迈生活的小目标。
清迈发展出完全不同于曼谷的,除了位处咖啡农业的中心,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泰国北部整体生活氛围更慵懒。
这里人们的生活日常,仅仅是在咖啡馆“杀”时间,看书或者聊天,抑或只是闭上眼睛,在紫矿树和鸡蛋花树下,感受叶间漏下的阳光。
许多泰国人正在从曼谷忙碌的生活中逃离,选择提前退休,搬到清迈。更别说疫情之后,呼啸而来旅居的俄罗斯人、中国人和韩国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游民们。清迈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一块性价比高、气候舒适、咖啡飘香的小小居留地。
毕竟超级大都市的咖啡馆,主要是让忙碌的社畜去打鸡血的。而清迈的咖啡馆,却是留给各种闲人在此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