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健身行业遇冷为什么邓亚萍还愿意投资-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深一度|健身行业遇冷为什么邓亚萍还愿意投资

2024-07-17 00:06: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深一度|健身行业遇冷为什么邓亚萍还愿意投资“当今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生活品质,在年轻人健康觉醒的时代,运动健身终将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不久前,在杭州举行的一场乐刻运动合伙会上,奥运冠军和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分享了她对于中国大众健身行业未来的看法。

  过去几年,健身行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寒冬”——投诉持续增长,服务口碑暴跌,社会信任度持续下滑,各种新兴健身平台和各类健身教练良莠不齐。

  然而,就是在这样略显挣扎的大环境之下,邓亚萍依旧将一笔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投进了健身产业互联网平台乐刻运动。

  那么,为什么邓亚萍依旧相信大众健身行业能够逆转口碑,持续扩张和发展?用她的话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如今充满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丧失信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健身行业都和“闭店”“跑路”以“退钱难”这些非常负面的关键词联系在一起。

  根据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体云动和万博宣伟联合制作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国体育休闲服务与运动健身类场馆总数约17.6万家,其中与健身相关度较高的广义健身类场馆数约13.1万家,相比2021年的14.9万家下降了12.08%。

  报告还显示,2022年全年全国商业健身房倒闭总数约为9751家,倒闭率10.39%。倒闭总数中,健身俱乐部占比接近30%,健身工作室占比超过70%。健身行业线下门店在过去一两年里的倒闭潮,带来的是外界对于整个产业的不信任。

  作为投资人,邓亚萍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19年,当健身行业随着大众体育的热潮开始越来越火爆时,相关健身房的投资事件数达到了38笔,融资总金额达到57.56亿元人民币,每一笔投资的平均规模在1.51亿元左右。

  到了2021年,虽然投资事件的数量减少,但是总体融资规模却达到了一个高点,总金额达到150.23亿元,平均每笔投资高达5.78亿元。

  《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的另一组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国健身市场规模同比下滑6.64%。

  “根据统计,80后、90后和00后认为身材不好的比例都在44%左右,而中国网民最主要的瘦身方式仍然为运动减肥,占比为69.9%。”

  这也是为什么邓亚萍依旧看好健身行业,“在供给端,健身行业一面经历着传统线下健身房的辉煌逝去,一面拥抱着互联网健身房等新模式的方兴未艾。而在需求端,健身行业仍将持续迎来可观的用户规模和消费增长。”

  各种权威数据的支持,是邓亚萍相信健身行业可以迎来“可观的用户规模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她在过去30年的经历。

  邓亚萍曾被派去奥组委的市场开发部,了解了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到了2008年,邓亚萍又从英国剑桥大学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正是这段丰富的人生经历,让邓亚萍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从经济学上判断产业发展的能力。

  于是,在她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由著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后,她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体育产业和健身产业的发展路径以及现状,看到了中国大众健身的发展空间。

  “纵观中美两国的体育文化、收入及消费水平、产业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可以认为——中国目前体育产业的综合发展情况,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未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她援引了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据推算,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支出为2610亿美元,美国为3782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仅是美国的69%。

  2020年中国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93美元,美国的这项数据为1139美元,中国仅是美国的17%。不仅如此,中美人均体育产业规模相差了14.4倍。

  除了大众健身产业上的整体差距,在健身渗透率上,中国和美国也相差甚远。2022年,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为26.5%,远低于美国同期的47.8%。

  “中国2015-2021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显著高于美国的4%。”按照邓亚萍的判断,中国的体育产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其中就包括健身行业。

  “按照总产出口径,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要达到5万亿元,根据2021年3.12万亿元的总产出规模,仍有超过60%的增长空间。”

  抛开一系列数据的支持,邓亚萍也认为,中国大众如今对于健康意识的觉醒,也是健身行业能够在未来“逆转口碑”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成为乐客运动的投资人之前,邓亚萍也做过不少调查。她总结了人们开始健身的六大动机,分别为改善健康、释放压力、社会交往、重构审美k8凯发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官网、减脂健身和追求时尚。

  “超半数人,尤其是16-45岁的人健身的目的是舒缓情绪,释放压力。超过20%的年轻人,希望能够和朋友一起去运动健身,同时进行社交活动。当代年轻人审美趋向多元化,马甲线、腹肌大受追捧,瑜伽裤拍照也成了新时尚潮流。”

  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相关数据,近年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从2015年的10.3%增长到了2021年的25.4%,居民对于运动健身预防疾病有了更高的认识。而在调查大众健身行为的动机方面,每100个人中就有大约45个人选择“改善健康”。

  通过数据分析,邓亚萍预测,到了2027年,中国线上和线下健身用户规模分别可以达到2.7亿人和7500万人,分别较2022年增长75%和32%,而线上增速将稳定高于线下,形成势能差,在这个过程中,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健身平台就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如果长夜尚未退去,我们就做彼此的光,守望相助,等待黎明。”邓亚萍也承认如今的健身行业处在相对挣扎的状态,但她依旧对未来充满希望。

搜索

网站地图